大学生拿着手机,都在做什么?
打电话、发短信、刷微博、发微信、玩游戏,可以说,“手机依赖症”目前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集体症候。终日手不离机,甚至在上课时也不例外。
针对这一现象,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2013级经济1班自发提出“无手机课堂”倡议。课前把手机收到课桌固定的一个位置,让学生安心地上课。
30名学生25人表示有手机瘾
一天至少充电3次
走进教室,同学们自觉把手机关机或者静音,整齐地排放在最前排的课桌上。13级经济1班的学生开始实验“无手机课堂”学习已经一个星期了。
跟着一堂课下来,记者发现,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,几乎每个人都有做笔记,还时不时地和老师互动。大家都全神贯注,课堂气氛也很是活跃。
“刚把手机交上去还真不是滋味,总觉得掉了什么似得。”林同学是该班的一名女生。她坦言,过去上课每5分钟她都会不自觉的看一下手机,然后就会打开微信把朋友圈刷一遍,看看线上好友的最新近况。“手机依赖症”的症状她全有。
“一天下来,我的手机至少要充电3次。如果手机落在寝室,还会回去拿,上课更是随身带着。”林同学说,手机在身边,如果是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,她不会看手机,而是认真听课。如果是不感兴趣的公共课时,就拿出手机玩游戏。
坐在一边的李同学表示自己的情况也差不多,知道这个习惯不好,会影响听课,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。
“我们这是不是上‘瘾’了?”李同学憋着嘴说,他希望通过参与学院的这个活动能把这个习惯改过来。
记者在这个班级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:一个班级30名学生,25人以上表示对手机都有“瘾”,“没了手机会感觉和世界失去联系”,“有事没事都会想看看手机”是记者在采访学生中发现他们的心声。
“每每看到学生在课堂做低头族,讲课的激情也没了。”刚刚下课的专业课吴老师说,以前他站在讲台前认真投入地上课,而下面学生却在刷微博、逛淘宝,心思根本不在课上,更别说与老师的互动。
吴老师说:“现在学生课间可安静了,课间十分钟没有人出来透气的,基本上都坐在教室里玩手机。哪怕是挨着坐的两个同学,也是低头各自在玩手机。同学之间,有时候明明可以当面交流的,可他们都会通过微信对话。”
随着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,人们因工作、交友和生活的需要,已经越来越依赖手机了。然而,伴随着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几乎都已经被其侵蚀殆尽,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稀缺。“手机依赖症”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,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革,面对手机上网成瘾和手机依赖症等问题,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,抵制手机的不良诱惑。(钱江晚报)